建院40周年·优秀医师团队|脾胃·风湿免疫病科:弘扬中医特色,传承创新发展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1-04 浏览次数:

作为四川省中医药重点专科、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单位、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脾胃·风湿免疫病科每天都会收治各种脾胃疾病患者,通过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后,症状均有所改善。

⚫ 45岁的张女士总感觉胃脘胀痛,饭后尤为明显,心情烦闷时也会发作,晨起口干、口苦,偶尔还会出现恶心想吐、烧心、打嗝的症状。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风湿免疫病科就诊后,服用了医院院内制剂——柴芍胃炎颗粒。经过1周的治疗,胃脘胀满、口干口苦等症状明显缓解。

⚫ 69岁的王大叔深夜突然大量呕血,监护仪发出刺耳的报警声,提示血压测不出,考虑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经中西医抢救治疗后在急诊胃镜行内镜下止血术,诊断为胃溃疡并出血,经治疗后好转出院。

⚫ 45岁的刘先生因暴饮暴食出现剧烈腹痛、大汗淋漓,由120接诊送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风湿免疫病科,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好转出院。

⚫ 56岁的赵阿姨因体检发现食管早癌,但因为害怕手术,不同意治疗。经医生反复耐心解释后,赵阿姨终于同意手术,经内镜下治疗,得到了根治性切除。

专科中医优势特色突出

经过长期的中医临床及科研探索,脾胃·风湿免疫病科制定了胰瘅(急性胰腺炎)、胃痛(慢性胃炎)、胃疡(消化性溃疡)和肠息肉(结肠息肉)4个病种为专科中医优势病种。用药遵从“燮理中焦为本”,运用诊疗方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能显著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修复溃疡、降低溃疡复发,改善临床症状,缓解胃肠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脾胃·风湿免疫病科充分发挥中医优势,打造了一系列脾胃病专科特色的中医治疗技术,包括针刺、灸法、腹部推拿、中药熏蒸、中药封包(热奄包)、穴位贴敷、穴位注射、中药灌肠/管喂、中药塌渍等中医特色技术,临床疗效确切。同时,科室还研发处方,配合中药穴位贴敷、艾灸、针刺等具有专科特色的中医诊疗技术,有望降低肠息肉复发率及癌变率。

中医疑难急危重症诊疗能力突出

科室充分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专科疑难急危重症,针对胰瘅肠道功能障碍易并发或加重其他器官衰竭等危重患者,在“和中理论”指导下创新提出“治中焦重通”,研制柴黄清胰活血颗粒、六合丹和胰瘅贴通腑泄浊、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针对胃痛患者有癌变风险却无特效药物、对症治疗却未必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等疑难患者,研制了慢萎颗粒、柴芍胃炎颗粒、香砂参术颗粒、溃愈颗粒多种院内制剂,对因治疗,明显改善症状。其中柴芍胃炎颗粒价格低廉、安全有效,2021年8月被纳入省中医药管局和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四川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品种目录》,可在省内直接调配使用,造福了更多省内外的胃痛患者。

除此之外,针对血证等急症患者,还研制出了“胃血安”,以清热凉血止血,人参甘草汤大补元气、益气摄血,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率。2022年以来,科室疑难危重症救治比例增加 5.11%,消化内镜三、四级手术占比60.38%,为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优质、更高效、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中西医结合专科传承创新发展

科室坚持学习古典医籍,高度重视学术传承、创新与发展,创新提出中医“和中理论”,建立了川南中医脾胃病学术流派,致力于构建独具特色的脾胃病诊疗体系。研制了院内制剂6种,形成特色中医诊疗方案7个,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4个。

中医不忘本,西医有优势。科室还积极与海军医科大学长海医院李兆申院士专家团队合作,近年来在中医系统脾胃病科率先开展各类镜下治疗。

针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开展钛夹止血、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精准断流术(ESVD)、曲张静脉硬化术(EIS)等急救止血治疗;针对局部占位,开展了超声内镜下穿刺活检明确性质及穿刺引流,针对胆道结石梗阻,开展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微创取石;针对消化道肿瘤,开展了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针对狭窄, 开展内镜下消化道支架置入术等。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脾胃·风湿免疫病科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他们用中医的理念和方法,为患者解决病痛、恢复健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