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 正文

防治骨质疏松,光靠补钙还不行

发布日期:2014-10-21 浏览量:

-分享-

    2014年10月20日,我院骨伤科在城北新院和水井沟开展了“健康百姓健康行动”暨“世界骨质疏松日”义诊活动,为前来咨询的百姓答疑解惑并提供健康知识指导。
    谈到骨质疏松,大家再熟悉不过,多数人看来,老年人得骨质疏松就是缺钙,只要大量地补钙就可以有效地防治骨质疏松。那么,这样的说法对吗?骨质疏松又该如何正确预防和保健?记者为此采访了我院骨伤教研室主任徐祖健教授。
老年人易患  需及早预防
    “实际上,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骨代谢的失衡引起的。”徐祖健讲,人体骨头的健康是建立在骨头上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骨形成与骨吸收保持动态平衡的基础上,破骨细胞负责将老化的细胞吞噬,而成骨细胞则会不断地长出新的骨细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60岁以后,人体的代谢减慢,成骨细胞功能减缓,而破骨细胞功能增强,使得骨量不断丢失,就形成了骨质疏松。
    随着人体的衰老,骨质疏松发生的几率便越高。徐祖健谈到,对于骨质疏松应及早地预防和治疗,可以提高骨量、增强骨强度,避免或减少骨头的疼痛、畸形和骨折的发生。
防治骨质疏松:单靠补钙还不够  需综合治疗
    老年人很难避免骨质疏松,那是不是补钙就能解决骨质疏松的问题呢?生活中,不乏一部分人将补钙作为防治骨质疏松的主要方法。徐祖健讲,钙的摄入可以减缓骨量的丢失,但防治骨质疏松却不能单纯靠补钙,而是需要综合治疗的手段来解决。
    徐祖健说,人到老年,骨密度滑坡与人体代谢有关,这并不是单纯的“缺钙”。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应在补钙的同时,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和促进成骨细胞活性的药物,如双膦酸盐制剂、降钙素、雌激素和甲状旁腺激素等,同时补充活性维生素D和配以补益肝肾的中药等药品治疗。
    骨质疏松是慢性疾病,需要坚持长期治疗。徐祖健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最好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以便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