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您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 正文

《泸州晚报》7月28日 泸州医生的安哥拉经历

发布日期:2012-07-30 浏览量:

-分享-

安哥拉,一个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水生火热之中的国家,备受世界关注。安哥拉位于非洲西南部,西滨大西洋,北接刚果,南邻纳米比亚和赞比亚,石油资源丰富,盛产咖啡,经济潜力巨大。泸州医生龙雳,在安哥拉援医近一年,在帐篷、板房医院里抢救病人,和没有上过专业学校的护工一起工作,在枪战的纷争中坚持,在艾滋等传染病的威胁中战斗……

悬壶济世 大爱赢得信赖

龙雳是泸医中医院的一位副教授, 去年3月,经过四川省卫生厅严格遴选,有幸入选援非医疗队。龙雳和来自全省各地的17名医生一道,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外事培训后,去年10月启程,赶赴安哥拉执行为期两年的援助任务。派遣援外医疗队是国家下达的一项政治任务,四川省作为全国唯一承担非洲葡语国家援外任务的省份,从1976年开始,已向非洲派遣了多批医疗队。安哥拉地广人稀,面积三倍于四川(120万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650万,除西部狭长平原外,多为高原,大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平均气温22度,北部和南部为热带气候。

至今,龙雳对当初飞机降落安哥拉国土的一点一滴,还记忆犹新:从首都机场到驻地,沿途看见的居民多是黑色人种,身着色彩斑斓的服饰,头顶实物,摩肩接踵,熙来攘往,嘈杂古怪的声音不绝于耳。市容破败简陋,街道坑坑洼洼,路面黄土飞扬。都市的建筑都比较低矮,其外墙罩着一层厚厚的黄色尘土,让人感受不到这是一个国家的首都,倒感觉像十年前的西北市镇。龙雳和他的同行们,要在这里工作两年,一丝苍凉感油然而生。

在安哥拉,全国所有的公立医院实行免费医疗。龙雳一行所援助的是安哥拉首都罗安达省总医院。这是所国家公立医院,有床位却不到30张,设有内科、外科、骨科和儿科,辅检只有照片和血液三大常规检查,没有B超,更不说CT了。

在国内,龙雳和同行们都在规模大、技术一流的大医院工作,而到了这里,最初上班在帐篷里,后来搬到板房医院,条件相当简陋。不仅如此,让他们更加棘手的,则是当地医务人员极其缺乏,整个医院正式的医生和护士少得可怜,大多数是从没上过专业学校的护工和工人。

医疗无国界,既来之则安之。龙雳和他的同行们一起,一股强烈的援外责任感,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凭着过硬的医疗技术,以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履行治病救人的医生天职,一边不辞劳苦地做好各种手术,一边竭尽所能地传播医疗技术,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弘扬中华医风医德,体现国际主义援助精神和医者仁心的道德风范。

龙雳所在的骨科只有两名中国医生和两名古巴医生,轮流值班倒班,处理急诊病人和开展外科手术。由于战争、劳作、部族纷争,特别是安哥拉人酷爱足球运动,加上运动设施缺乏及安全意识淡漠,导致安哥拉的骨折病人很多,骨科任务十分繁重。因为人手少,值班必须连续值守24小时,随时都可能有新的病人送来,值班医生不得离开病房。然而,值班医生没有专门休息的床,空闲的时候,只能在不到一米宽的检查床上打个盹。有时候连续工作,通宵不合眼,抢救病人下来,全身无力。

救死扶伤 泸州医生彰显博爱

罗安达省总医院算得上安哥拉规模最大的医院之一,病房不多,但各种疾病的患者,都聚集在这里。由于长期战乱,独特的地理环境,这里的正规院校毕业的医生护士,十分稀少,对一些疑难疾病,治疗效果不明显。一拨又一拨的医疗援助队,把各自的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拯救无数人的生命。在龙雳的亲自操刀下,很多四肢骨折的病人恢复都很好,较少的骨折不愈合就择期手术。

除了救治病人,医疗援助队还肩负对当地医疗人员的培训。龙雳经常毫不保留地给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不少当地的护士很快掌握了骨折手法复位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龙雳还帮助他们纠正不规范操作和一些错误观念。“毕竟我们在这里只有两年的时间,时间短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龙雳说。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龙雳个人诊治病人达 4000余人次,急诊2000余人次,开展各种手术数百台,抢救危重病人近百人次。

一次,一位35岁的男性患者走进龙雳的诊室,自述两周前摔伤了关节,诊断为陈旧性右肘关节脱位。病人身体强壮,古巴医生用了两次药才麻醉好,而龙雳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关节处理复位,然后打上石膏。因为有其他病人需要处理,龙雳交待管床护士,全程作好监护。几分钟后,当龙雳再次回到病房,护士却离开了,病人口吐白沫,神情恍惚,跟着出现了窒息症状。龙雳急忙采取紧急施救措施,经过一番努力,病人脱险了。“好险!我立即用这个事例,现场教育医院的护士,大家都受到强烈的震动,一段时间后,护士们的敬业精神大大增强了。”龙雳说,这种现身说法的实践,在安哥拉很是受用。

还有一位病人,因腰部枪伤入院,摄片显示子弹在腰椎椎体旁。有经验的同事建议,对症处理即可,不必大费周章取出子弹。但是,龙雳认为,不取出来子弹,可能掉入椎管,引起瘫痪。在他的坚持下,病人被推进了简陋的手术室,正在医护人员紧张准备的时候,病人突然舞动四肢,挣扎起来,嘴里不停地嘟哝着什么。不明真相的龙雳吓了一跳,担心病情加重了。同行们见他吃惊的样子,不禁笑了,解释说,病人在做祈祷,祈求神灵的庇佑,保佑手术成功。同事开玩笑说,龙雳,你就是他的上帝!经过精准快捷的手术,留在病人体中的子弹取出来了,病患彻底解除,病人的祈祷如愿,“上帝”保佑他获得了新生。

龙雳说,这样的事例,在安哥拉经常会遇到,有的病人因枪伤,血肉模糊送到医院,在医生们的全力以赴下,一次次化险为夷。在安哥拉近一年,龙雳说,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祖国、亲人和朋友,但把这种思念化作工作的动力,并竭尽所能地履行好一名白衣天使的职责和使命。

水深火热中 期盼安宁和平

在龙雳的眼里,安哥拉是个待开发的处女地,冒险家的乐园,危机四伏的丛林。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安哥拉政局不稳,治安极差,在安哥拉的日子充满危机,龙雳和同行们必须随时提高警惕保护自己和同事的人身安全。

历史上的安哥拉分属于四个王国,16世纪沦为葡萄牙殖民地。20世纪50年代,安哥拉开始爆发独立运动,1975年安哥拉宣布独立。2002年,安哥拉结束长达27年的内战,但各政治派别的分歧和斗争仍然比较激烈,最近仍有小规模军事冲突发生。由于政治斗争频仍、治理经验缺乏,安哥拉积淀的经济社会问题较多,特别是大选临近,各党派争夺激烈,安全形势更趋严峻。在安哥拉的日子,龙雳多次听起同胞在安哥拉被罚款、被抢劫的遭遇。而他自己,曾在一次周末去参观历史博物馆,结果被告知有朋友因为拍照被抓到警察局罚款的事,不敢拍照,扫兴而归。

另一方面,安哥拉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吸引了世界列国的眼光,同时也让很多淘金者命陨荒原。我国约有20万人在安执行援助任务以及开发经营,对安哥拉的开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种种背景下,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把国际援助任务做得更好。”龙雳说。

 作为一名中国内地的骨科医生,龙雳第一次参加国际援助行动。其间会遇到语言、流行病等诸多困难。龙雳说,首先是跨越语言障碍。安哥拉的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向翻译、当地医生、护士以及病人学习,很快能看懂病历并和医生病人进行简单的沟通,解决了严重的语言障碍。

克服语言的障碍,可以靠自己不懈的努力。而艾滋病及各种传染病的威胁,则是防不慎防。安哥拉是艾滋病高发区,龙雳的工作又经常接触病人血液,有几次血液喷射到手上、身上,有时玻璃难免会划破自己手指,急诊手术术前也没有检查艾滋病毒,尽管采用消毒液立即消毒,但发生感染的恐惧心理真是让人昼夜难眠。还有伤寒、登革热等流行性疾病也让人提心吊胆,龙雳说,他们只有把工作做得更谨慎细致。

“我们还要克服心理的孤寂和生活的不便。”龙雳说,由于远离祖国和亲人,心理上常常倍感孤独和寂寞,龙雳说过,他和同行们不断努力学习,向同时来到安哥拉的国际同行学习,解除长期困守医院和繁忙工作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而生活饮食方面,安哥拉的水果、蔬菜都很稀缺,价格也特别昂贵,食堂就餐简直没什么菜,每顿就是一块肉和几块西红柿。“我走的时候,带了榨菜和老干妈才能把饭吃完。上班之余,大家一起将驻地的空地开垦出来种菜,解决了部分蔬菜问题。”龙雳风趣地说。

身在万里之外,时时牵挂着家乡,对安哥拉的爱怨情感交织。“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梦魂常向故乡驰,始信人间苦别离。”……这样的感概,龙雳萦绕着这样的情愫。

“为了国际主义援助情谊,为了祖国人民的嘱托,我愿忍受各种苦痛折磨,克服重重困难,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无私的奉献,竭诚为受援国人民服务,为增进中非人民友谊贡献绵薄之力!”一位泸州医生,在安哥拉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