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并非人人皆宜
7月14日是今年的头伏首日,“冬病夏治”最好的时机又来了。大家都知道“三伏贴敷”可治疗“冬病”(这些疾病的本质为寒性病,很多是因受凉而发病),那么,它的治病机理具体是什么呢?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徐厚平解释,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的状态。在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来治疗“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精制而成药膏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对“冬病”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泸医中医院多年的的临床验证表明,经过“三伏贴敷”的治疗,病人的发病率明显降低、病症明显减缓。但是,“三伏贴敷”也并非人人皆宜,孕妇、阴虚火旺者、一岁以下的婴幼儿、患有支气管扩张症、某些心脏病病人以及皮肤过敏者不宜进行贴敷。此外,“三伏贴敷”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其所用药材以辛辣为主,不合理的使用反而会适得其反。
贴敷期间应减少活动
“通常,贴敷的时间以4~6个小时为宜,时间的长短可因人而异。对于皮肤不耐受的人群而言,贴敷2个小时即可;皮肤不敏感者则可相对延长贴敷的时间;儿童耐受性较差,一般贴敷2~4个小时。”徐厚平指出,由于“三伏贴敷”要在准确的穴位上才能起到疗效,而一般人群对穴位没有大概的了解,因此,建议大家上医院进行贴敷,以确保精确地寻找到穴位。
患者在进行“三伏贴敷”的前后期不需要进行特别的准备,贴敷期间则需尤为注意。汗水等液体会打湿药膏,影响黏力和药物的渗透力,患者在贴敷期间切忌不要下水游泳,尽量减少活动和汗液的流出。此外,贴敷期间谨防受凉和感冒,不要 呆在空调房或对着风扇吹,少吃冰冻食品,不吃海鲜等过敏、易发性食物,同时减少肥腻、辛辣食物的摄入。贴敷不消耗体能,且能增强免疫力,贴敷者在饮食上不需要进行温补。病情不稳定者,可配合医生进行系列的治疗。
“三伏贴敷”普及还须时日
徐厚平主任指出,“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三伏贴敷’已经成为白领阶层流行的一种时尚保健方式,从总体上来说,目前泸州市民对这一治疗方法仍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还停留在老年人治病的阶段。”徐主任希望大家多多了解祖国传统中医知识 ,相信人们意识到它的治病强身的疗效后,“三伏贴敷”能够在我市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普及。
“三伏贴敷”最佳时间
泸医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徐厚平告诉记者,泸医中医院今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全国冬病夏治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全国共计10家医院受到表彰,泸医中医院是西南地区唯一一家获奖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