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文化

当前您的位置: 党建文化 - 文化建设 - 正文

文化建设·团队文化|直击医院食堂

发布日期:2024-12-19 浏览量:

-分享-

早7:00,走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医院城北院区食堂——营养餐厅,煮面区的灶台上早已热气腾腾……

刚出锅的面条热气腾腾,面条挂住汤汁,搭配不同的浇头,吸溜一大口,口感筋道。“一两牛肉,再来个鸡蛋。” 小李笑眯眯地排着队。很多人的清晨,都是从一碗小面、一个鸡蛋、一笼汤包开始。

每天凌晨4:00不到,后厨里,煮面师傅就开始准备熬制汤头的食材,白芷、香叶、老姜等十几种食材用纱布包好,静放置大锅中,不低于3个小时恰到好处的火候,一锅清澈见底的高汤算是熬好了。

“这位老师的干杂。”

“牛肉面煮硬点。”

“老师,酱肉包来几个?”

职工餐厅里,陆续有员工三三两两地迈步进来……

“食”刻护航:严把食材“入口关”

“安全第一”——是医院将食堂从承包商手中收回、自主经营的初衷之一。将患者与职工的饮食安全放在首位。

配送时间严格管理,每天早上6:30,食材配送服务商的运输车辆将当日所需的肉类、蔬菜水果、米面油等食材准时送抵食堂。保证每一口食物新鲜安全。

“我们要的是肉排,你这个是肋排,肉太薄了,不符合标准。”

“今天这个鱼不错,活蹦乱跳的。”

食品安全监督员、库房管理员与食材供应商一起认真核对送货单与实际送货是否一致,如:食品名称、级别、规格、数量、重量,逐一对食材进行验收。肉蛋禽类必须持有检验检疫的合格证明,蔬菜水果需经过精心挑选与农药残留检测,米面油要包装完整、在保质期内等,确保每一根菜都有源可溯。

“烹”然心动:守护“就医每一餐”

强化菜品“新鲜”供应,早上4:30,后厨已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齐刷刷的削皮声、哗啦啦的洗菜流水声、砰砰砰的剁肉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烟火气里,锅铲翻飞,火焰跳跃,暖烘烘的饭菜浓香扑面而来。

食堂采用“前店后厂”模式,蔬菜加工、肉类加工、面点间、凉菜间、烹饪区、洗碗间等多个区域严格分隔。加工区里,叶菜类蔬菜在水中完全浸泡15分钟以上,5名师傅正在对原材料进行清洗、切削等初步处理;面点间内,两名师傅正在制作今天的酱肉包子;烹饪区内,翻炒、卤煮、颠勺、焖蒸,一锅锅美味在大厨们的巧手下蒸腾出炉,这位大厨正将刚刚送来的“金龙鱼”倒置锅中……

食材从验货收货开始,经过初步清理→清洗→浸泡→切配→烹饪等环节,出锅后,每份餐品均按留样卫生规范进行留样。

分布在后厨各个角落的监控,关注着所有员工和设备的实时情况,食品的卫生安全得以充分保障。

美“胃”交流 :主打一个“听大家的”

麻婆豆腐、番茄炒蛋、豆豉蒸鱼、绍子茄子……每天更换食谱菜单,每周推出创新菜式,100多种小炒菜品。

中午11:00,15个热气腾腾的大锅菜品已摆满取餐区,少油、少盐、少糖的烹饪方式,热量更低、营养丰富。

“喝上一小碗,全身热乎乎的。”消毒柜旁,热气腾腾的小菜汤,供大家自取。

从清淡的养生粥到家常小炒,后勤保障部工作人员经常性地向用餐者征求意见,多角度、全方位地满足患者与职工的用餐需求,食堂饭菜或许无珍馐奢华,却用实在的分量、质朴的味道、负责的态度,制作着属于西南医大中医院“放心餐”。

大家可通过智慧食堂、电话、微信预约点餐,患者可床旁扫码,精准定位到科室床号,另外食堂还有雅间桌餐,可提前预定。

后勤保障部的工作人员说:“目前食堂还在试运行阶段,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之处。针对大家反映的冬季送餐保温问题,我们已经使用上了保温车送餐;职工食堂补菜不及时的问题,也分别在11:50、12:05补菜;职工反映口味偏淡的问题,后续我们将兼顾多种口味的菜肴,并推出营养餐。大家有任何意见建议,请及时和后勤保障部联系,我们将及时跟进、整改和完善。 ”

医院食堂

不一定能做到最美味、最丰盛

但却可以做到

更卫生、更安全、更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