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技术
技术现状:1959年Malcomson首先提出翼管神经切断术的概念,早期手术方法由于没有良好的照明条件,术野暴露困难、视野清晰度差、组织创伤大,容易产生并发症,因此该术式发展缓慢。90年代以后随着鼻内镜的出现,它良好的照明和视野,使得过敏性鼻炎的外科手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临床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与认可。但由于该术式术后可能导致干眼,还是限制了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技术优势:随着对该区域的解剖,特别是神经分布解剖的更全面的认识,逐渐衍生出能有效避免干眼等并发症的新的手术方式——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耳鼻喉科鼻及鼻颅底团队于2015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始将此技术应用于顽固性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团队不断地改进完善,目前已经建立了以高清鼻内镜引导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自体鼻黏膜瓣移植术为核心,结合环境变应原控制、中医辨证施治及患者健康教育四位一体的过敏性鼻炎综合治疗体系。本体系的核心关键技术为“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微创下鼻甲减容”、“自体鼻黏膜瓣移植”、“无血化手术视野”,不仅全面提升了患者过敏性鼻炎治疗效果,减少鼻部过敏症状的复发,还能极大程度避免术后大出血、干眼等并发症。创新性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能抑制变应原刺激→中枢致敏→神经反应性增强和靶器官炎性反应加重的 “恶性循环”。本治疗体系结合基于脾胃论调节过敏体质的中医理论,辨证运用中药调中致和,调岀入、平衡、升降,使得过敏性鼻炎患者术后能更快的恢复。
适应症:
(1)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经规范药物治疗或免疫治疗,鼻塞和流涕无改善,有明显体征,影响生活质量;
(2)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患者不愿意或不能长期进行药物治疗;
(3)中-重度持续性过敏性鼻炎伴哮喘,经规范药物治疗或免疫治疗,鼻炎和哮喘控制不良;
(4)血管运动性鼻炎;
(5)过敏性鼻炎合并严重鼻中隔偏曲,或者伴鼻息肉。
咨询电话:0830-2286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