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况
孙氏肝病流派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孙同郊教授创始,学派宗师孙同郊教授为全国第一批西学中专家,受赵惕蒙等中医大师启蒙,百采众家,西为中用,临证60余年,逐步提炼形成“和调”理论体系。该理论以中国“和合”文化为根基,整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树立治病必求于本为治疗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方法学,提出“燮理阴阳重在益肾”、“调理气血重在补脾,兼以疏肝”,“调和脏腑恢复机体功能”等新观点,临证重视整体和调,治疗总目标是调整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使之达到新的平衡。孙氏肝病流派不仅诊治肝胆病一端,而是不断进行完善发展,以肝病为主,涉及心、脾、肺、肾和老年病、妇儿各科,拓展成为全科中医。
2.特色技术
流派针对“控制慢性乙肝急性发作、进展及肝衰竭”、“减轻酒精对肝细胞的损伤”、“脂肪肝患者减重、减轻肝功能损害及降低血脂”、“逆转肝纤维化、减少肝硬化失代偿期”、“减少肿瘤复发、延长原发性肝癌患者总生存期”等关键临床问题,形成了以特色中医诊疗方案9个,研发新药1个,院内制剂13种。
流派已形成5个明确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包括原发性肝癌、酒精性肝病、脂肪性肝病、慢性乙肝、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研究,近5年,获得项目资助75项,发表论文275篇,其中SCI及中文核心34篇,专著及教材16部。获省奖3项,专利11项,专科制剂13个,参与修订国家中医临床指南2个。
3.传承情况
孙氏肝病流派目前有嫡传弟子3名,摒弃门派旧习,开放性发展,以研究生培养为途径,传承培养弟子100余名,传承弟子分布在我国各地,其中硕博士39人,硕博导15人,国家及省级师承导师4人,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3人,省十大名中医1人,省名中医6人,省级以上副主委7人,对流派的传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