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文化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文化 - 文化建设 - 正文

食管裂孔疝,医生妙手“女蜗补天”

发布日期:2025-03-31 浏览量:

-分享-

“女娲补天”的传说,讲的是女娲用石头修补了天上的窟窿。而我院普外·疝与腹壁外科副主任郭伍斌副教授用精湛的技术,补上了患者胃里的两个洞。

腹痛、打嗝、呕吐,老人备受折磨

“请25号患者到A303诊室就诊。”

听到叫号,63岁的邓婆婆看了看手中的挂号单,拄着拐杖走进我院普外·疝与腹壁外科诊室。

科室副主任郭伍斌副教授看着眼前这位身形消瘦的老人,温和地询问到:“老人家,您哪个地方不舒服?”

图片

邓婆婆叹了口气,用手捂着肚子,缓缓地说:“我经常觉得肚子痛、打嗝,还时不时呕吐。我本来就有慢性贫血,这几年这些症状反反复复,也没有找到明显的原因,整得我饭都吃不下去了。现在我觉得心累、呼吸明显比以前快,还觉得呼吸困难……”

听了邓婆婆的描述,郭伍斌初步判断可能是上腹部的问题,需要做一次全腹部CT检查,便轻声对邓婆婆说:“婆婆,我给你开一个肚子上的检查,今天晚上回去早点吃晚饭,7点以后就不要吃东西了,明天早上一早上完厕所就到门诊2楼CT检查室做检查,记得不要穿戴有金属的东西哈。”

报告异常,怀疑食管裂孔疝

邓婆婆按医嘱,完善了全腹部CT检查。郭伍斌拿到检查报告,发现邓婆婆的食管与胃交界处有异常,组织科室人员会诊后,认为造成邓婆婆腹痛、嗳气、呕吐的原因很可能是食管裂孔疝,并将这一情况告诉了邓婆婆。

“什么?食管裂孔疝是什么病?没听说过。”邓婆婆忐忑地问。

图片

郭伍斌耐心地向她解释:“食管裂孔疝是众多疝气病中的一种。简单地说,就是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类似‘天花板’的分隔,叫横膈,横膈上有一个裂孔叫食管裂孔,食管穿过横膈上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与胃相连,正常情况下食管裂孔刚好可容纳食管通过。我们腹腔内压力大于胸腔,当食管裂孔过大,于是压力差会将胃的一部分‘吸入’胸腔内,就称为食管裂孔疝。”

听完郭伍斌的解释,邓婆婆很疑惑:“肚子里多了个洞?那我吃的东西都流出去了吗?治得好不哦?”

图片

郭伍斌回答到:“您放心,这个病是可以治的。我们采取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修补配合胃底折叠术,相比开胸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痛疼轻、恢复快、耐受好等优点。仅需在腹壁上做 3-5个0.5-1.0cm大小的切口,术后3-5天就可恢复,收效良好。”

腹腔镜探查,里面发现两个洞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后,郭伍斌带领手术团队为邓婆婆进行了手术。

图片

修补前的食管裂孔疝

图片

纵膈疝

随着腹腔镜的深入,郭伍斌发现邓婆婆的食管裂孔增宽有5cm,有一大半的胃已经通过这个裂孔进入了胸腔,同时还发现了纵膈疝,口径也有3cm左右。

“原来肚子里竟然有这么两大个‘洞’!难怪婆婆腹部症状这么严重,甚至引起了呼吸的问题。”在场的手术医生看着屏幕上的图像惊叹到。

于是郭伍斌为邓婆婆实施了“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胃底折叠术+前纵膈修补术”,术中成功地修补了两个洞,术后邓婆婆的腹痛、嗳气、呕吐明显缓解,恢复9天后平稳出院。

图片

修补后的食管裂孔疝

一个月后,郭伍斌电话回访:“邓婆婆,现在恢复得如何?”

“好得很好得很,不打嗝、不呕吐、吃饭完全正常了,恢复得很好,还要多谢郭医生啊!”电话那头传来邓婆婆激动的声音。

据郭伍斌介绍,食管裂孔疝主要与食管裂孔的解剖结构异常、腹腔压力增高等因素有关,其发病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者主要因为食管裂孔发育不全所致;后天性者可能年龄增长或长期慢性疾病削弱了膈肌张力。另外,腹内压增高,比如肥胖、腹水、妊娠、便秘等,继发于长期反流性食管炎,手术或者外伤等都有可能引起。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