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鸡来“检测”蘑菇是否有毒
对,您没有听错
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结果如何?
2019年7月25日,泸州龙马潭区的贺女士兴冲冲地在山上采摘了一袋白色的蘑菇回家。7月26日早上8:30左右,蘑菇被做成面条拌料端上了桌。
“这个颜色好怪哦,会不会有毒啊!”贺女士的家人问到。
“没有毒,鸡吃了都没事,我们吃也不关事的”。贺女士说。
贺女士告诉小编,因为吃蘑菇之前害怕有毒,就切碎了给家里的鸡先吃了,鸡吃了都没事才食用的,煮了之后蘑菇颜色很深、发乌,但没有异味,吃起来还很鲜。
9:00左右,贺女士开始出现呕吐症状。但由于早饭后吃过冰糕,加上贺女士肠胃一直不好,家人也没事,贺女士以为只是肠胃受了刺激而已,就没有引起重视。
1个小时后,贺女士和家人先后出现了全身无力、恶心、头晕、呕吐的症状,开始意识到可能是蘑菇有毒。
“糟了,我们中毒了,快打120。”

12:00,贺女士一家3人到达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到达医院时,贺女士和母亲开始频繁拉肚子。“几分钟痛一次,一次几秒钟。拉的也全是水,感觉人都要虚脱了”贺女士说。
“贺女士一家人来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吃了蘑菇,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立即采取了相关救治,其中她和她的母亲情况最严重,我们对她进行了洗胃等治疗。”急诊科值班医生说。
17:00,经急诊科医护人员积极救治后,贺女士及家人的情况得到了控制。
天气湿热
正是各种菌类快速生长的时候
鲜嫩顺滑的蘑菇让不少老餮想想都口齿生津
野生蘑菇虽然美味,可它们真的安全吗?
虽然,小编已经通过很多个案例告诫了大家!
但还是有人在犯
今天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林勇副教授再次提醒大家: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目前,我国已报道的毒蘑菇种类达400多种。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症状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症状。
不采摘: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满足口腹之欲采摘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对于路边草丛的野生蘑菇,由于鉴别毒菌并不容易,市民最好不要轻易采摘不认识的蘑菇。
不买卖:千万不要在路边摊贩购买蘑菇,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偏听偏信,轻易买来食用。
不食用:欲避免类似中毒事件,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面都不要随意食用野生蘑菇。
您是否经常听到一些小妙方
来判断野生蘑菇有没有毒呢?
但是!要提醒您民间一些方法往往不可靠!

谣言一:颜色鲜艳的或外观好看的蘑菇有毒,不好看的没有毒。
错!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区别蘑菇是否有毒!
谣言二:长在潮湿处或粪便处的蘑菇有毒,长在松树下等清洁地方的蘑菇无毒
错!所有蘑菇都只能寄生、腐生或与高等植物共生,同时要求比较高的环境湿度,因此都倾向于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环境的“清洁”“肮脏”与蘑菇的毒性无关!

谣言三:生蛆、长虫子的蘑菇没有毒。
错!人与昆虫差别很大,同一种毒蘑菇对人与昆虫来说,很可能是“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谣言四:毒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错!“银针验毒”是小说和电视情节,可以验砷化物(比如砒霜)、硫化物,但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谣言五:高温烹煮可以破坏毒蘑菇中的毒素。
错!毒蘑菇所含毒素的毒性稳定,耐高温,抗干燥,一般烹调方法根本无法破坏,加入其它的佐料,比如大蒜、生姜等,也不能破坏毒素。

谣言六:毒蘑菇水一泡就变浑,无毒的泡在水里是清澈的。
错!变浑是因为蘑菇含有浆液,既可能是有毒的,也可能是无毒的,很多毒蘑菇泡水也不会变浑。
首先建议不要随意采食野蘑菇。
当不小心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自我急救可采用催吐方法,压迫舌根或饮用大量淡盐水来催吐,但是如果患者已经昏迷,则不能再进行人为催吐。
无论哪一类型的毒蘑菇中毒,一旦发生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类似中毒症状,应尽快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最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或留存毒菌影像,送有关部门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一般而言,有菌托和(或)菌环的蕈菌
很可能为鹅膏属蘑菇
要警惕蘑菇中毒
大部分蘑菇中毒者
并没有机会
活着撑到描述自己的中毒经历
千万不要因为好奇而食用毒蘑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