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医疗护理 - 中医特色技术 - 正文

针灸科特色针刺疗法

发布日期:2010-12-03 浏览量:

-分享-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医学全名“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成年人,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纤维环中的纤维变粗,发生玻璃变性以致最后破裂,使椎间盘失去原有的弹性,不能担负原来承担的压力。在过度劳损,体位骤变,猛力动作或暴力撞击下,纤维环即可向外膨出,从而髓核也可经过破裂的纤维环的裂隙向外突出,这就是所谓的椎间盘突出。

临床表现:

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脊柱侧弯畸形或脊柱活动受限。查体可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神经系统检查可见相应支配区域的感觉减退。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治疗:

针灸治疗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和灸的方法,对人体腧穴进行针刺和艾灸,通过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针灸具有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扶正法邪的作用。

本培训基地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对该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治疗方案,辨证分型,运用针刺、灸法、罐法以及中药综合疗法,对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深受患者好评。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病情逐渐发展可出现身长缩短、驼背,甚至出现骨折等严重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有资料统计,45岁以上的妇女,近三分之一患有轻重不同的骨质疏松;而75岁以上的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高达90%以上。

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肝主筋,少阳主骨,我科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将针刺、灸法、中药内服外敷等方法相结合,补益肝肾,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以达到缓解疼痛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目的,疗效显著。
本培训基地为促进患者康复,特编创一套关节运动操,对颈椎病、腰椎病、髋关节以及膝关节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很好的帮助作用,欢迎患者朋友们参加。

妇科病:

妇科病又称妇科疾病,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的统称。主要的妇科病包括外阴疾病、阴道疾病、子宫疾病、输卵管疾病、卵巢疾病等,妇科病是女性常见病和多发病。

常见的妇科病有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卵巢疾病、附件炎、更年期综合征、子宫内膜炎、不孕症等。常见的妇科病症状一般是白带异常,外阴瘙痒,下腹疼痛,腰酸等。

治疗:

祖国医学认为,妇科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为外邪侵犯、七情内伤和素体虚弱所致的脏腑功能失常,气血失调,冲任督带损伤。本培训基地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和研究,将针灸和中药相结合,行气通络,活血化瘀,对常见的妇科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患者好评。

肥胖症:

肥胖症Obesity)指人体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成分过多,显著超过正常人的一般平均量时称为肥胖。贮于皮下的脂肪约占脂肪总量的50%。任何年龄均可发生肥胖,以中年人多见,且女性多于男性。若根据身高、体重,按体重质量指数〔体重队(㎏)/身高(㎡)〕计算,超过24为肥胖。世界卫生组织(WH0)标准为:男性>27、女性>25为肥胖症。

治疗:

本基地已经开展穴位埋线疗法治疗肥胖症,该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穴位埋藏法,它是用埋线器具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线在体内15天至3个月自然被溶解吸收),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羊肠线刺激经络穴位后,发挥了穴位、药物的双重效应,穴位中的羊肠线的刺激作用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并能改善血液循环,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这种疗法弥补了扎针时间短、扎针次数多、疗效不持久、疾病愈后不易巩固的缺点,使繁忙现代人易于接受。
穴位埋线减肥疗法是针灸减肥的延伸与替代,它就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肥胖原因进行辩证选穴,然后在穴位上埋线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内分泌失调得到改善。穴位埋线减肥一方面抑制了肥胖者亢进的食欲和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可以刺激患者迟钝的自律神经,使其功能活跃,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脂肪的分解以达到减肥目的。其最大的优点是无任何副作用,保证减肥过程中人体健康和精力旺盛,且反弹率极低,同时能兼治伴随肥胖出现的一些疾病,如痤疮、疲劳综合症、便秘、月经失调、性功能减退、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

穴位埋线减肥注意事项:

1、术后1-5天内可能会出现红、肿、热、痛等无菌炎症反应;个别病例有微量乳白渗液,均为正常反应,一般不需处理,如分泌物较多,可来医院处理。术后,患肢局部温度有时会升高,可持续3-7天,疗效多表现为好。

2、个别患者于治疗后4-24小时内出现体温升高,多为38ºC左右,极少病人可上升至39ºC-40ºC,持续2-4天可自行消退。

3、体质虚弱、妊娠妇女、月经期、有出血倾向及有过敏史病人慎用。

4、埋线部位3天不能接触水,以防感染。

5、忌食刺激食物。

6、埋线一般可2-3周1次,3次为1疗程,一般需2-3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