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科研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科研项目 - 正文

2020年度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科研项目招标指南

发布日期:2019-11-08 浏览量:

-分享-

为了推进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提高中医药在基地病种出血性中风病和拓展病种原发性肝癌防治方面的研究水平,带动全国、全省中医药领域在出血性中风病及原发性肝癌诊疗水平的突破,全面提高中医药理论研究能力、重大疾病防治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力促进国家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特制定“2020年度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科研项目招标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本指南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面向全国各省市高校、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所招标,并由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负责组织、推荐及立项工作。


一、申报条件

1、凡是申报单位的正式聘任职工、有一定研发能力的科技人员,均可参与申报。课题负责人原则上须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每个项目负责人限申报该项目1项。

2.本次项目所产生成果必须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国中医药科技函【2018】131号)-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英文:Na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Research Base , Affili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为第一完成单位;论文署名:最后一位通讯作者单位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3.申请者与课题组成员具备实施研究的能力和时间保证,具备基本研究条件。

4.项目立项后,原则上不能更改项目负责人、项目组成员和申报单位。

5.鼓励与其他单位(包括国际合作)联合申报,但需明确课题牵头单位和课题负责人,课题合作单位须签字盖章以合同形式确认合作关系。

6.相同内容已经获得资助课题不能重复申报。

7.研究产生的成果,按照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的基地综合绩效管理办法奖励标准予以奖励。


二、申报领域

(一)中医药基础研究

1.研究范围

(1)围绕出血性中风病及其相关疾病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临床体系研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总结、方剂研究、文献研究;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精准构建,发生机制和相关信号通路调控研究;特异生物标志物筛选及临床检测试剂研究;临床治疗及药物筛选新靶点研究,干细胞新型治疗及基于干细胞所提取的外泌体新制剂开发;围绕出血性中风病及相关并发症研发新的院内制剂,完成院内协定处方的毒理、药效学、制剂质量工艺等研究;完成新制剂的申报备案工作等。

(2)围绕原发性肝癌及其相关并发症的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名老中医药专家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研究,有效方剂的作用机制研究;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精准构建;基于原发性肝癌肿瘤微环境免疫机制及中医药靶点研究;围绕原发性肝癌及相关并发症研发新的院内制剂,完成院内协定处方的毒理、药效学、制剂质量工艺等研究;完成新制剂的申报备案工作等。

2.技术要求

选题上应注重继承,结合临床,具有一定的前期基础或特色;以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特色诊疗技术研究为核心,进行文献整理与评价研究;技术上要融入现有或可利用的先进技术,突出学科交叉和技术创新;研究方案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清晰可行,目标明确,概念明确,表述规范,重视“点”,避免“面”。

3.研究目标

研究成果须至少发表一篇与本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SCI(IF≥3或JCR分区为二区及以上)或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至少2篇论著和1篇SCI。项目负责人需积极申报国家专利、成果奖项、编写专著,并带动临床开展转化研究,完成初步的临床生物样本检测。

4.资助方式:

共资助8-10项。原则上每个项目资助经费为15-20万,评审专家可根据申报书研究任务及目标等确定立项经费。

(二)中医药临床研究

1.研究范围

(1)以增强出血性中风病及其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康复预后为目标,以中医、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临床路径、防治方案应用示范为重点,形成出血性中风病及其相关并发症及康复预后的关键技术、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医药特色护理技术研究与推广,出血性中风病前瞻性临床资源数据库构建研究;诊断及治疗规范研究;重症丘脑、脑干出血外科治疗关键技术研究;急救体系和综合诊治单元构建研究;医护一体临床护理策略研究;药物临床研究;利用包括人工智能(AI)、大数据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等构建脑出血研究、管理网络平台、风险预警、患者健康数据APP回访管理等。

(2)以提高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率、延长原发性肝癌总生存期和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生活质量为目标,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原发性肝癌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关键技术和诊疗方案研究;中医药特色护理技术研究与;原发性肝癌前瞻性临床资源数据库构建研究;具有中医特色的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单元构建研究等。

2.技术要求

研究方法应中医药特色鲜明,设计科学合理、实用性和操作性强,采用的检测指标切合实际。在现有临床疗效基础上,总结辨证论治规律,优化诊疗方案,建立科学规范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和路径。方案中使用中药饮片者,要以协定处方、中药免煎剂形式出现,以便临床观察。使用某种制剂的,应已取得医疗机构中药制剂批号或新药证书(请随申请书提供相关材料)。

3.研究目标

研究成果须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与本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至少3篇论著或2篇SCI,且形成至少一项中医临床诊疗新方法、新技术、新方案或评价体系、新的软件或应用系统、APP等。项目负责人需积极申报国家专利、成果奖项、编写专著。

4.资助方式:

共资助8-10项。原则上每个项目资助经费15-20万,评审专家可根据申报书研究任务及目标等确定立项经费。

(三)流行病学研究

1.研究范围

开展出血性中风病及原发性肝癌相关的流行病学调研。

2.技术要求

根据各项目负责人所在区域实际情况进行。

3.研究目标

在调研数据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分析该地区出血性中风病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治疗、复发、预后、并发症、死亡原因、院内外医疗费用等情况,提出符合本地区特色的防治策略,结合临床数据进行流行病学信息化建设;撰写与本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北大中文核心论著至少2篇,且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以应用软件、系统或APP的形式呈现,并取得相关机构的认证。

4.资助方式:

共资助3-5个,原则上每个项目资助经费不超过10万,评审专家可根据申报书研究任务及目标等确定立项经费。                                                                      

三、项目申报程序

1、项目负责人填写“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科研项目申报书”,根据《指南》提出的项目类别和领域,按照申报书提示逐一填写。

2、纸质申报材料一式五份、双面打印,于2019年12月31日下午5点前,将材料报送至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科研部。

地址: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春晖路182号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科研部

联系人:王饶琼、郭静、马浩轩、曾伟灵

联系电话:0830-3160823

申报书电子版一并报送科研部邮箱lykyk3160823@126.com。逾期不予受理。

3、研究周期为2年,课题执行周期:2020年3月1日-2022年2月28日。


四、项目评审方式

邀请国内外专家组成评审组,对申报项目进行公平、公正、公开评审。


五、经费拨付与给予方式

经费分两次拨付,首次拨付立项总经费的60%,并于2021年3月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中期检查,检查合格后,根据项目计划任务完成情况拨付剩余40%经费,项目进展情况较好的项目,可给予追加经费。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2019年11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