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 院内新闻 - 正文

健康睡眠 平安出行

发布日期:2014-03-21 浏览量:

-分享-

    2014年3月21日,我院心脑病科开展主题为“健康睡眠 平安出行”的义诊活动,心脑病科主任白雪教授等专家们早早地就候在了义诊现场,为前来咨询的群众发放“世界睡眠日”宣传资料,提供义诊和免费测量血压。
    “医生,我晚上经常睡不着觉,而且老爱做梦,是怎么回事啊?”家住锦华十年城的陈大爷咨询医生。在义诊现场,记者发现前来咨询以中老年人居多。“失眠引起的原因有很多种,我先给你开几副中药回去调理下,平时自己要放松,不要太紧张。”心脑病科主任白雪教授耐心地说道。
    “泸医中医院举办的这种活动很好,对普及健康知识有非常大的帮助。”张先生接受采访时说。
    据悉,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于年龄、身体情况、环境因素等综合决定的。失眠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往往伴随有器质性疾病或者精神性疾病,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关链接:从“中药浴足”谈失眠症的防治——白雪 教授
    失眠症是指入睡困难或维持睡眠障碍(易醒、早醒和再入睡困难),导致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不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失眠除了可引起疲乏、头晕、头痛、耳鸣、心悸等不适症状外,还可导致抑郁症、焦虑症、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针对失眠症的治疗,西医常给予镇静催眠类药物服用,如安定、舒乐安定、苯巴比妥等,但是,不少患者担心药物的副作用、产生依赖性而不敢服用此类西药。
    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调整阴阳、个体化防治失眠症,除了中药汤剂内服外,还可配合“中药浴足”疗法来防治失眠症,具有安全、方便、有效、无副作用的特点。
     我国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浴足与促进睡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睡前浴足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助眠方法流传至今。苏东坡曾有诗句写到:“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
    中医认为,人体的局部与整个机体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人的足部遍布穴位,这些穴位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密切联系,它们是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相应的投影。失眠、多梦的产生,多为情志、饮食内伤,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痰火扰心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机体出现阴阳失衡,引起心神失养或心神不安所致。脚掌上有无数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刺激脚上的神经,可对大脑皮层产生抑制作用,使人感到脑部舒适轻松,从而达到助眠的作用。
    采用配方中药浴足,一方面,可以通过泡洗揉搓脚部,给足部穴位一些良性刺激,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调和脏腑、使人体阴阳恢复平衡的作用。另外,由于浴足后足部的气血运行加快,能引导头部和上身的血下行至足部,起到“引火归元”的作用,从而达到宁心安神、加快入睡、改善睡眠的功效。另一方面,中药药液中的有效成分还可通过足部的腧穴循经直达病灶部位,起到治病和保健、内病外治、上病下治的效果。
     心脑病科在长期的防治失眠的临床实践中,研制出了“浴足舒眠液”,选用“酸枣仁、首乌藤、合欢皮、肉桂”等多味中药配方而成, 睡前用该配方中药药液浴足,使人体全身得到放松,感到身心舒泰,疲劳渐退,入睡自然较为容易,睡眠也变得更沉更香。
    浴足可选用木制桶、盆或一般家用洗脚盆,有条件也可选用电加热自动温控浴足器。浴足时间可因人因需而异,一般以15-30分钟为宜,一天一次,睡前使用疗效较佳。
    中药浴足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空腹时不宜浴足。浴足过程中人体会发热出汗,消耗许多热量,空腹时人体糖元贮量较少,容易因血糖过低发生低血糖性休克。
    2.饱餐后不应立即浴足。饭后人体血液会向胃部集中,以便消化食物,饭后立即浴足,可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造成消化不良。
    3.浴足时要注意防风保暖。不可在风口、温度太低的环境下浴足.以防引发感冒。
    4.孕妇一般不可中药浴足。疮、疥等皮肤局部感染者及足部皮肤有破损和烧烫伤者;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采用“降压浴足液”中药浴足;但可用热水洗脚,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
    在中医药辨证论治失眠症的过程中,配合中药“浴足舒眠液”浴足疗法,通过其独特的医疗保健机理,可以起到补益心脾、交通心肾、调和肝脾、活血通络的功效,从而起到帮助改善睡眠,调整睡眠深度的效果,对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火上炎、脾胃不和以及压力过大导致的失眠均有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