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6日,我院举行科研平台调研汇报会暨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启动会。西南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张春祥,党委副书记、校长何涛,党委常委、副校长周翔宇等校领导,以及我院领导班子成员、临床科室负责人、博士、专职科研人员、在站博士后等参加会议。会议由我院党委书记代天祥主持。
会上,我院副院长韩云炜汇报了医院科研实验中心建设及运行情况,他从建设背景、目前基础、下步规划及建设需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我院院长汪国友作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汇报,他从2025年申报管理及立项情况、存在问题和整改方案、2026年申报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随后,科技人员代表张英、吴晓、李敬池分别表态发言,表示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全力以赴做好申报工作。
周翔宇讲话,他要求我院要明确公共实验室与PI实验室的差异化定位,强化专职科研人员与实验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撑,推动实验室资源高效利用,避免使用不饱和现象;要整合部分闲置平台资源,同时要聚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等高级别平台,通过申报建设各级重点实验室,逐步明确研究方向,建立稳定研究团队,为学科交叉奠定基础,避免因自身实力不足导致高水平合作受阻。他鼓励医院与学校、其他实验室及企业合作,支持科研人员外出学习,提升研究成果质量,与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及来泸专家建立稳定联系,提升科研实质收获。
何涛讲话,她分析了我院国自然的现状与问题,要求我院摸清家底、整合力量,聚焦优势团队与个体,整合医院与学校、外部专家力量,借船出海;要修炼内功、汇聚人才团队,避免新引进人才“散养”;要构筑平台,加强实验室开放共享,面向全院科研人员使用,通过各级别课题逐步积累申报国家级项目的能力;要涵养生态,大力调动全院科研积极性,改革科研工作机制体制,避免群体性惰性、集体行动困境;要加强外部宣传,让外界了解医院科研平台实力,改善“平台条件好但外界不知”的局面。
张春祥总结讲话,他分析了我院科研体系改革的紧迫性,表示医院科研体系建设已到“非革命不可”的地步,若国自然中标数过低将影响医院排名与声誉,违背大学附属医院“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定位。他要求我院要进行机制创新,建立分类培养机制;要求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专职科研人员设定项目考核目标,避免“干与不干一个样”。全院要充分利用好临床标本和临床队列资源,院领导班子将科研提升作为第一要务,科主任需将科研与临床并重,避免“只看病不研究”。随后,他对医院下一步科研工作提出了要求。
代天祥表态发言,他表示医院将按照学校要求,以紧迫感、危机感推动科研工作,为医院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学校全面建成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前,校领导一行到医院第三住院部25楼、26楼实地考察了科研平台的硬件设施、实验环境等情况,详细了解了平台的建设进展和运行现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