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茸采摘季即将来临,尼日村村民即将陆续上山作业。为有效应对采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7月23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驻村队员段天友依托暑期托管班,专门为村民及学生开展急救技能培训,重点讲解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骨折固定及止血包扎等实用技能,为上山作业筑牢安全防线。
心肺复苏培训环节,段天友借助模拟人现场演示:从判断意识、拨打急救电话,到胸外按压的位置、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再到人工呼吸的操作要点,每一步都讲得细致入微。“胸外按压时,双手交叉重叠,手臂伸直,用身体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他一边演示规范动作,一边耐心叮嘱。随后,学生和村民纷纷上前实操,在指导下亲身体验,逐步掌握要领。

考虑到村民采摘松茸及日常劳作中易发生摔伤、骨折,段天友用村民听得懂的大白话拆解急救要点,还现场演示如何用木板、布条等简易材料做骨折临时固定,避免移动时造成二次伤害。止血包扎教学中,他结合模拟伤口手把手示范,教大家环形包扎、螺旋包扎等技巧,确保遇到伤口能快速止血。针对气道梗阻这一紧急情况,他还区分成人、儿童不同群体示范海姆立克急救法,让村民和孩子都能学得会。

培训中,村民们听得格外投入,有人掏出手机拍摄演示过程,打算回家后反复琢磨。“以前孩子摔伤,就随便包一下,今天才知道止血包扎有这么多门道!”一位村民感慨道。
接下来,尼日村驻村工作队将不定期为村民普及健康知识,持续开展此类惠民活动,切实筑牢村民应急自救互救的“安全防线”。
供稿:尼日村驻村工作队 刘立维 段天友 哼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