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您的位置: 科室导航 - 辅检科室 - 中西医结合药物研究中心 - 科室简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中西医结合药物研究中心于2017年成立,是医院为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促进中西医结合学科交叉与融合,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而成立的基础支撑科研平台。中心以“传承精华、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合作共赢”为宗旨,以现代技术为支撑,遵循高起点和高学术标准的原则,以源头创新为特征,重点围绕院内制剂研发、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新药临床前研究及大健康产品开发等应用科学开展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
一、中心概况
1.1 实验室概述
中西医结合药物研究中心实验室占地面积约600平米(城北实验室500平米,忠山实验室100平米),拥有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制备液相、荧光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小动物行为学视频采集与分析系统、RT-PCR仪等仪器设备,总价值约1000万元人民币。中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名,人员专业结构合理,业务能力突出,实践动手能力强,为新药研发、院内制剂开发、产品转化、分析测试、中西医结合药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2 研究平台
序号 | 实验平台 | 序号 | 实验平台 |
1 | 中药提取平台 | 5 | 神经行为学研究平台 |
2 | 药物分析平台 | 6 | 细胞生物学平台 |
3 | 超高效液相-高分辨质谱平台 | 7 | 分子生物学平台 |
4 | 新型中药纳米制剂研发平台 | 8 | 生物信息学平台 |
1.3 特色实验技术
序号 | 特色实验技术 | 序号 | 特色实验技术 |
1 | 中药/生物样本目标成分提取技术 | 4 | 中药指纹图谱/质量评价技术 |
2 | 生物样本定性定量检测技术 | 5 | 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 |
3 | 药物代谢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 | 6 | 神经行为学研究技术 |
1.4 代表性实验仪器
超高效液相-高分辨质谱(Q Exactive)
超高效液相色谱仪
制备液相
荧光分光光度仪
小动物多通道生理记录仪
二、研究方向
中心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西医结合药学为特色和优势,重点围绕临床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药物研发、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亚健康人群保健食品和药品开发为主,形成了5个研究方向:
3.1 中药制剂分离过程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针对中药制剂分离过程的难点,借助包括超临界流体技术、中药澄清技术、中药分离技术、中药制剂新技术等现代技术对中药制剂的小分子化学成分和其它物理存在形式进行系统全面分离,目前已建立中药制剂活性物质分离过程关键技术平台1个。
3.2 中药高效给药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
针对分离得到的中药制剂有效活性部位/单体,一是基于中药活性成分的“有效性”,构建脂质体、纳米粒等新型载体对中药多成分进行负载以实现疾病靶向治疗的目的;二是基于部分中药活性成分的“功能性”,作为增溶剂、稳定剂、靶向配体等参与载体构建,发挥自身药效作用和制剂功能的双重特点,实现共递送以提高药物效能,目前已建立高效给药新技术3个。
3.3 中医药防治临床疾病效物质基础研究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在临床疾病防治领域的特色和优势,以临床疗效较好的中药组方及制剂为研究对象,围绕中药单体/复方在各环节中化学组成变化及药物的体内代谢、药代动力学与与药效学等方面开展系统研究,全面阐明中药单体/复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临床重大疾病的科学认知提供客观依据。
3.4 中药新药创制与产业化研究
以中西医药学理论相结合的学术思想为指导,借鉴并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基于临床疗效显著的特色经方、验方及院内制剂、民间用药等开展药物制备工艺优化、中试工艺研究、质量标准研究、药效学与毒理学研究,创制疗效确切、作用机制清楚、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的高水平中药复方新药。
3.5 中医药大健康产品研发与转化
依托中医药产业资源优势,结合中医“治未病”健康理念,借助现代研发技术,围绕药食同源类中医药开展功能性食品与大健康产品研发。积极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以创新联合体为抓手形成产学研协同攻关,助力形成“中药+大健康”产业研究链。
三、研究成果
中西医结合药物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团队成员累计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SCI文章70余篇(含ESI高被引论文1篇,Small杂志封面论文1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3.3分;主持课题近1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科技厅项目1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1000余万元;出版专著10部;获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成功研制了系列医疗机构制剂及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项。
四、合作交流
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中心与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质谱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建立了良好交流合作机制,联合进行中药和民族药的开发研究。
五、未来发展
今后,中心将进一步发挥中西医结合药学特色优势,坚持“中西医药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产业与文化相结合”的发展特色,加强与生物学、信息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加强中医药创新人才培养,力争产出一批代表性标志性成果,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