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病例 >> 正文

柴苓汤在淋证治疗中的应用

2025-06-07    点击:[]

患者肖某,女,65岁,因“发热伴腰痛7天”就诊。

现病史:7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发热,腰痛,尿频尿急,体温最高39℃,自行服用布洛芬及三金片等药物后症状未见好转,遂至当地诊所输液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遂来我院就诊。症见:腰痛,肢体困重,恶心欲吐,口干口苦,咽干,寒颤发热、干咳,头晕头痛,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量少,饮食睡眠差。

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双肾区叩痛,双下肢无水肿,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辅助检查:尿常规:蛋白质+-,白细胞3+,隐血3+,亚硝酸盐2+;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5.3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1%,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87*10^9/L,C反应蛋白152mg/L;血生化:总蛋白52g/L,白蛋白33g/L,尿素15mmol/L,血肌酐231umol/L,尿酸621umol/L,钾4.78mmol/L,钙2.29mmol/L,磷1.47mmol/L;降钙素原23.5 ng/mL;尿液及血液细菌培养提示大肠埃菌。腹部CT提示双肾囊肿,双肾筋膜增厚。

中医诊断:发热

证候诊断:太阳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急性肾盂肾炎 菌血症 急性肾损伤

治 法:分利阴阳,和解表里 处 方:柴苓汤加减

柴胡24g 半夏12g 酒黄芩15g 党参15g 炙甘草15g 白术15g 猪苓15g 茯苓15g 泽泻15g 桂枝12g 生姜12g 大枣20g。2剂,免煎颗粒,开水冲服,一日三次。

二诊:患者无寒颤发热、尿痛症状,口苦口干、腰痛、尿频、尿急症状改善,口渴舌燥,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少阳阳明合病,予大柴胡汤和白虎汤加减。

处方:柴胡15g 黄芩12g 芍药12g 半夏12g 枳实12g 生姜15g 大枣20g 生大黄9g 石膏30g 知母15g 山药30g 炙甘草15g。2剂,免煎颗粒,开水冲服,一日三次。

按语:柴苓汤为《伤寒论》中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金代李杲《医方便懦》记录柴苓汤可用于治疗“先寒后热,分阴阳,利小便,诸疟通用”,适用于少阳枢机不利伴水液代谢失常的病证,故应用柴苓汤须具备有小柴胡汤证(口苦咽干、寒热往来、食欲不振等)和五苓散证(小便不利、肢体困乏、舌苔多白厚腻或水滑、脉弦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