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高血压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据统计,全国现患病人数为2亿,几乎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个高血压患者。泸医中医院大内科主任、心脑病科主任白雪教授称,通过“中药浴足”,可以防治高血压。
据白雪教授介绍,高血压病是指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以上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应诊断为高血压病。高血压除了可引起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等不适症状外,最常导致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除了按照医生的医嘱按时服药外,还有什么针对高血压的保健防治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如何通过“中药浴足”来防治高血压病。
中医足疗源远流长,“足是人之根,足疗治全身”,古代的神医扁鹊就根据人们的生活习惯,研制出了用中草药热水泡脚的祛病方法。
中医经络学认为,人的双足通过经络系统与全身各脏腑密切相连,足部有很多腧穴,这些腧穴与人体的五脏六腑也有着密切的关系,采用“中药浴足”方法可充分刺激这些敏感的反应点,中药药液中的有效成分还可通过足部的腧穴循经直达病灶部位,达到治病和保健的效果。
白雪从中医的角度分析,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风眩”、“头痛”等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禀赋异常,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肝肾不足,风阳上扰,痰瘀互结所致。祖国医学早就有“上病取下”之说,医院心脑病科在长期防治高血压的临床实践中,研制出了“浴足降压液”,选用“怀牛膝、白芍、天麻、钩藤”等多味中药配方而成,采用“中药浴足”疗法,一方面通过中药药液的温热刺激和透皮吸收,促使足部血管扩张,降低血流阻力,提高血液的流速和流量,从而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促进血压稳定。另一方面,中药浴足时的温热刺激和药透效应,可使人体毛孔疏通,腠理开泄,气血通畅,瘀者得疏,滞者得行,起到祛寒除湿,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降压、保健功效。
白雪指出,浴足可选用木制桶、盆或一般家用洗脚盆,有条件也可选用电加热自动温控浴足器。浴足时间可因人因需而异,一般以15-20分钟为宜,一天一次或两天一次皆可。
不过中药浴足并非每个人都适合。白雪提醒市民,空腹时不宜浴足。浴足过程中人体会发热出汗,消耗许多热量,空腹时人体糖元贮量较少,容易因血糖过低发生低血糖性休克。建议在每晚睡前浴足疗效较佳。饱餐后不应立即浴足。饭后人体血液会向胃部集中,饭后立即浴足,可能会影响食物的消化,造成消化不良。浴足时要注意防风保暖。不可在风口、温度太低的环境下浴足.以防引发感冒。孕妇一般不可中药浴足。疮、疥等皮肤局部感染者及足部皮肤有破损和烧烫伤者、有出血倾向者不宜采用“降压浴足液”中药浴足。
白雪建议广大市民,在遵照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的同时,配合采用中药“浴足降压液”浴足疗法,通过其独特的中医药保健机理,达到平肝潜阳、熄风化痰、活血通络的功效,可以更好的防治高血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