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处求医,病情却不断加重
王阿姨右下肢反复肿胀9月余,严重影响生活,辗转多家医院,尝试过多种治疗方式。在外院,她接受了常规的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等,还进行了多次淋巴液穿刺抽吸。
然而,这些治疗不仅未能缓解症状,反而让病情逐渐加重。
她的右下肢肿胀愈发明显,皮肤变得更加紧绷光亮,甚至出现了皮肤瘙痒、轻微感染等情况。行走时的酸胀感和乏力感也日益加剧,原本简单的日常活动都变得困难重重。

王阿姨的内心充满了焦虑和绝望,她开始担心自己的病情会不断恶化,甚至影响到生命安全。就在王阿姨几乎失去希望的时候, 有人告诉她:“这个病,只有陈孝均能治,你快去找他。”
于是王阿姨顾不上回家收拾住院的行李,立即打车前往骨伤科手外・儿骨・烧伤整形组,寻求陈孝均副教授团队的专业治疗。
2.精准诊断,破解肿胀之谜
陈孝均接诊后了解到,王阿姨既往有髋关节置换史、大腿包块切除史及子宫肌瘤切除史,虽均未涉及淋巴清扫,但手术创伤可能与淋巴水肿的发生存在关联,只是难以确切考证。
陈孝均凭借丰富的医学经验,准确判断其为淋巴水肿,即淋巴管堵塞致使淋巴液回流不畅,进而渗出至皮下并广泛蔓延至右下肢,造成右下肢肿胀、皮肤紧绷光亮。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脂肪沉积,甚至引发严重的炎症,威胁生命。

术前,患者右下肢明显肿大,皮肤紧绷且发红
3.毫米级显微战场 30倍镜下“绣”出生命通道
在完善术前检查并经过多学科讨论后,陈孝均团队对王阿姨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考虑到其处于淋巴水肿早期阶段,且反复物理治疗、淋巴液穿刺等治疗效果不佳,团队决定采用超显微外科技术——右下肢淋巴管 - 静脉吻合术(LVA)进行治疗。
术前,团队运用先进的荧光淋巴显影技术,精准定位淋巴管走向,为手术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在手术过程中,陈孝均主任团队在高倍显微镜(约30-40倍)下,凭借精湛的技艺,小心翼翼地寻找细如发丝的淋巴管。这些淋巴管直径仅0.1 - 0.7mm。




医生们使用0.01mm的手术线,将淋巴管与静脉进行精细缝合,成功重建了淋巴回流通路。

手术历时2小时,顺利完成了多组淋巴管静脉吻合,确保了管道的畅通无阻。
4.术后快速康复显奇效 患者感恩送赞誉
术后第一天,王阿姨即可下床适当活动;第二天,活动已基本不受限制;第三天,右下肢水肿明显消退,大腿紧绷感消失,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结果十分满意。

术后患者患肢情况

术后三天患者患肢情况
术后,王阿姨难掩激动之情,感慨地说:“你不晓得,脚肿起好影响生活,陈主任真是救了我的命,帮了大忙。以前走路都费劲,现在感觉轻松多了,真的太感谢他们了!”

术后,团队为王阿姨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淋巴水肿综合治疗(CDT),如手法引流、低弹绷带压力治疗、皮肤护理、运动指导等,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促进淋巴液的正常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