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1311-1375年),名刘基,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被誉为“渡江策士无双,开国文臣第一”,朱元璋多次称其“吾子房也”。明朝建立之初,曾任太史令、御史中丞。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正德九年(1514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今文成县即以其谥号为名)。
刘伯温博学多识,学究天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其诗古朴雄放,被称为“一代之冠”,文集《郁离子》、散文《卖柑者言》等都是名作。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有《诚意伯文集》传世。
刘伯温家风家训的核心内涵是“重文崇智,尚俭倡廉”。不同于其他历史名人以成文的家规家训传世,刘伯温家训不以“言传”,而重“身教”。
刘伯温家风家训摘编
“是以去奢尚俭,明君所以弭邪侈;澄心省事,哲王所以清烦嚣。” ——摘自刘伯温《拟连珠》
【译文】所以远离讲究奢侈和排场,崇尚俭朴低调,这是贤明的君王用来消除放荡不正的行为;使自己处于淡泊宁静的心态,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事,这是智慧的君王用来清除喧扰的办法。
“无矜我廉,守所当为。无沽我名,以生众疑。”
——摘自刘伯温《官箴》【译文】不可自夸廉洁,廉洁是官员的该有操守;不可沽名钓誉,那样会让人生疑。
“匹夫贪以亡其身,卿大夫贪以亡其家,邦君贪以亡其国与天下,是皆不知贪者也。知贪者其惟圣人乎。圣人之于仁义道德,犹小人之于货财金玉也。”
——摘自刘伯温《郁离子·贪利贪德辩》【译文】平民因贪而毁掉他的身家性命,卿大夫因贪而毁掉他的家族事业,诸侯君主因贪而毁掉他的封国和天下。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贪”的真正含义。“贪”的真正含义应该是,贪德而不是贪财。知道“贪”的这个含义的大概只有那些圣人吧。圣人对于仁义道德的渴求,就如同小人对于金银财宝的贪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