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习歧黄,半世从医。主张“阳主阴从”,注重“扶阳固本,兼以祛邪” ,敢接“烫手山芋”,擅治“疑难杂症”。他就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综合内科副主任鲜玉军。

葵花点穴手、六脉神剑、一阳指……金庸世界的武侠神功,老中医入针起效,出针即愈的高招,二者异曲同工之妙。让现实世界的鲜玉军踏上痴于中医的征途,做“杏林”中的大侠。
学习《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那年,他只有7岁。而今,在鲜玉军家中,上至《黄帝内经》《医宗金鉴》《千金翼方》《伤寒论》,下至晋唐以后各家学说,明清医家及近代医林名著……整齐排列在鲜玉军家中的书架上塞满整整4个书柜。
每得一医书,他便如获珍宝,废寝忘食,读而后快,如此数十年如一日。
博览精研,颇具心得。中医基础、中医诊断等理论滚瓜烂熟;多年来搜集的名医处方、《药性赋》《汤头歌》烂记于心;数以万计的各类中草药药性、功用、炮制和煎煮法,如数家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沓沓分类归纳的抄写及原始病案,至今已留存两万余例。然寒来暑往背诵与摘抄的艰辛,皆因痴迷……
求道岐黄,“中医难不难?”
“难!”
“最难的是什么?”
“背和悟”
“背不了怎么办?”
“一直背,睡不着3、4点起来接着背!”
“悟是怎么悟?”
“慢火炖,以恒临症!”

从医26载,救治病人多达二十余万……
“一天不看病,心里就感觉缺点啥。”
只要他坐门诊,号就全满,求医问药的病患络绎不绝,总之看不完他也不会走的。一周七天,不是在门诊就是在病房。上午坐诊,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三四点;下午坐诊,从午后1点到晚上八九点,已是常态。
“找鲜玉军开中药”的口碑,不仅在泸州名噪一方,贵州、广东、云南、新疆等地患者朋友不远千里,赴泸求医。他治好的疑难危重病症患者还有“漂洋过海”的驻澳使领馆代表、美籍华人和香港同胞。他的患者几乎全是“铁杆鲜粉”,深感其医术精湛抱团求医。中药吃好了,一个家族都成了他的“鲜粉”,朋友圈一哄而上都找他。然络绎不绝求医问药的背后,正是博极医源、精勤不倦而练就的“上乘武学”。
经纯中药治疗,广东中山市一30岁大面积脑出血开颅术后深度昏迷51天的患者,救治3天后苏醒;一长期坐轮椅并痴呆的离休干部,记忆恢复,生活逐渐自理,现已96岁高龄;一在家务农全身溃烂的天疱疮患者,水疱干涸、消退,黏膜损害恢复,无新发也未再复发。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贵州一死亡率极高的脓毒血症患者27天后病情逆转,各个器官功能恢复正常……
方剂之君臣佐使,如将之排兵布阵,用药得当其效立见。
向来古先圣贤,皆不讳一毒字。鲜玉军在选方用药上常以附子、乌头、桂辛等药物入药,以毒攻毒,顿挫病势。
2021年冬天,一位来自云南的70岁尿失禁男性患者,四处求医无果。鲜玉军以乌头入药,温补肾阳,叮嘱将乌头先煎两小时,加以炮制,以减其毒,而后用之,5付中药后,老人痊愈。
予以突破常规剂量的中药重剂增效减毒,乘胜追击,3名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功恢复,肝硬化症状得以缓解,各项生化指标趋于正常。以醒神药麻黄、人参、石菖蒲双向调节,4付中药后,失眠30多年的妇女彻底痊愈……
“如果治不好病人,我会很惭愧。”
“如果让你给自己开一剂良方,会怎么写?”
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
能让更多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患者“一剂知、二剂已”,甚而“一剂已”,是鲜玉军潜心学医、济世救人、为之奋斗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