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冠状病毒包括229E、OC43, NL63、HKU1、MERS、SARS以及此次的COVID-19……
对检验科技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科研成果能否及时转化为国家防控策略和措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预防行为。在此过程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检验科主任兼输血科主任郭永灿教授,躬耕医学检验,守护群众健康,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检验能力和检测速度,更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
2019年底,武汉发现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经历过“非典”的郭永灿敏锐地察觉到分子诊断技术在新冠病毒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作用。
△2020年1月20日,他着手组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抽组分子诊断实验室技术骨干学习检测技术及相关要求,研究制订检测关键环节及流程控制;
△1月24日除夕夜,实验室准备就绪;
△2月9日获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并独立承担泸州市龙马潭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
△新冠疫情期间,在郭永灿的带领下,科室完成近40万份新冠病毒核酸样本检测。
郭永灿在带领科室做好本区域防疫的同时,还选派“精兵强将”组建检验医疗队北上南下、东进西行,2020年的北京、云南,2022年的河南、吉林、四川广安,在全国各地的抗疫战场上都有他们的身影。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人员精心对待每一管标本,从样本接收、试剂准备、核酸扩增到结果录入、报告审核……力求所做的每一个步骤既保质量又抢时间。
在实验室组建初期,郭永灿要对当天每一份核酸检测报告进行曲线分析和结果判断,步入正轨后,他加速推进核酸检测工作,着力加强检测力量和设备设施配备,新增分子诊断资质人员,强化基因扩增上岗人员培训,添置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等分子诊断和核酸提取设备。
新冠疫情期间,科室每天新冠标本检测量最高超过15000份,“快检”速度提升1倍,“普检”最快2小时可以得到核酸检测结果。郭永灿带领的检验团队率先在泸州地区拟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英文报告格式,为出入海关特定人员提供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