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40周年·人物风采|郭永灿:手“握”病毒的大美科技工作者!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09-12 浏览次数:


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冠状病毒包括229E、OC43, NL63、HKU1、MERS、SARS以及此次的COVID-19……

对检验科技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科研成果能否及时转化为国家防控策略和措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预防行为。在此过程中,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检验科主任兼输血科主任郭永灿教授,躬耕医学检验,守护群众健康,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检验能力和检测速度,更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福祉。



与病毒“赛跑”核酸检测加速度


第一时间组建核酸检测实验室


2019年底,武汉发现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经历过“非典”的郭永灿敏锐地察觉到分子诊断技术在新冠病毒突发公共事件中的应用价值和重要作用。

△2020年1月20日,他着手组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抽组分子诊断实验室技术骨干学习检测技术及相关要求,研究制订检测关键环节及流程控制;

△1月24日除夕夜,实验室准备就绪;

△2月9日获批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并独立承担泸州市龙马潭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

△新冠疫情期间,在郭永灿的带领下,科室完成近40万份新冠病毒核酸样本检测。


图片
图片
图片


郭永灿在带领科室做好本区域防疫的同时,还选派“精兵强将”组建检验医疗队北上南下、东进西行,2020年的北京、云南,2022年的河南、吉林、四川广安,在全国各地的抗疫战场上都有他们的身影。


最快1小时获核酸检测结果


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人员精心对待每一管标本,从样本接收、试剂准备、核酸扩增到结果录入、报告审核……力求所做的每一个步骤既保质量又抢时间。

图片
图片

在实验室组建初期,郭永灿要对当天每一份核酸检测报告进行曲线分析和结果判断,步入正轨后,他加速推进核酸检测工作,着力加强检测力量和设备设施配备,新增分子诊断资质人员,强化基因扩增上岗人员培训,添置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全自动核酸提取仪等分子诊断和核酸提取设备。

新冠疫情期间,科室每天新冠标本检测量最高超过15000份,“快检”速度提升1倍,“普检”最快2小时可以得到核酸检测结果。郭永灿带领的检验团队率先在泸州地区拟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英文报告格式,为出入海关特定人员提供证明。


带队伍“奔跑”学科建设高速度


以科学研究带动学科建设


研究能力多少分、人才队伍多少分 、业务技术多少分……郭永灿如数家珍,脱口而出。“重点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摆在那里,我们一条条对标,查缺补漏、补足短板”。

2017年,拥有博士学位的郭永灿定下“四川省医学重点学科”的科室发展目标。按照评审指标,他带领团队进一步凝练学科建设方向,围绕“分子生物学检验”“感染免疫”以及“智能信息化系统”3个方向牵头成立学科科研小组开展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

图片
图片

三年寒暑,郭永灿研究团队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5项,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近20篇,专利授权7项,“基于链置换反应超灵敏检测新技术”“基于CRISPR-Cas12a多靶标检测新技术研究”“基于仿生涂层Zr-MOF抗生物垢磁珠研究”等检测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图片

2020年7月1日,检验科获批卫健委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以精准检验接轨国际标准


从手写化验单到LIS双向信息传输

从半自动手工分析到全流程自动化管理

从几项简单检查到精准医学时代

……

检验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希望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最权威的检测。”郭永灿力求以科学的手段、准确的结果,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标准的医学检验服务。

图片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在全力攻关重点学科的同时,郭永灿在科室层面启动实验室认可的准备工作,制订了包括人员、设备、试剂、环境等诸多要素的科室质量指标、专业操作、岗位管理、能力评估等程序及手册1173份,努力打造自动化、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的高标准医学实验室。

图片

图片

2021年10月17日,医院顺利通过ISO15189实验室认可现场评审。2022年1月13日,实验室获CNAS认可证书,至此,科室已具备了出具国际医疗机构认可的检验报告的能力,为检验学科走向国际化、标准化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图片

精准医学更需要精准检验。今天,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在郭永灿的带领下,一群检验人员冲锋在前,在看不见的战场手“握”病毒演绎着生命科学的精彩,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奉献着精准检验的“硬核力量”。